環保in高大

ImgDesc

 

塔樂禮宣言

高雄大學於2004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The World Environmental Day)」,由首任校長王仁宏簽署「塔樂禮宣言」,成為台灣第一所簽署該宣言之大學,並於2009年由教育部獲選為「綠色大學」示範學校,2010年榮獲「99年推動環境保護有功學校」大專院校組第一名。校園無圍牆,處處是公園,生態復育成功,蟲游鳥鳴似樂園。校園環境特色分為開放式的校園、大學城的校園、生態復育的校園。為了讓社會民眾可以無障礙的自由進出校園,以綠籬取代圍牆,規劃環繞全校的自行車及人行步道,沿途佈置森林、湖泊、綠蔭環境,處處是鳥鳴蝶影,宛如一座都市裡的大公園。

風車、中水系統

校園內,豎立起三座外型醒目的風車,不光只有裝飾作用,而是透過風力汲水,每台每月可抽取近350噸回收水供校內生態空間循環澆灌,達到環保節能兼再生能源利用的示範目的。歡迎有興趣的機關團體預約導覽解說,詳情請洽 環安衛中心

這兩座汲水風車分別佇立在西側生態池、北側高壓電塔旁,每座風車高度10公尺,由16片扇葉組成,每片直徑達2.4公尺。綠色塔架撐起風車主體,亮黃色葉片搭配鮮紅色風向舵,非但沒有冷冰冰金屬感,且遠望猶如兩朵精神抖擻、迎風飛舞的向日葵,融入校景成為明顯地標。
這兩朵「向日葵」不只中看也中用,利用風力轉動扇葉,西側生態池的風車將池水抽送至120公尺外的中央軸線蓄水池,取代了原本需消耗電力之汲水泵浦,且過程中讓水內部循環系統更加活絡。北側高壓電塔旁風車則將人工濕地第一池沈澱池水抽至第二池的自由表面流處理池,並裝有水車發電設施,透過風車汲水沖擊驅動水車,進而帶動發電機發電,產生的電力再供應LED照明燈發亮,因此為一套風能、機械能、水位能、水動能、電能與光能的能量相互轉換過程,可作為環境永續教育、再生能源應用實例的現場教材。 看似規模不大的風車,事實上運作效能可觀,每台風車每日可抽取經污水處理場處理後的「中水」10餘公噸,整月可達350噸,預估省下以往汲水泵浦每月使用的電費百餘元。除了有助於建立內部水循環系統,促進水資源再利用,長期下來還可減少校內每日用水量,並讓生態池、親水空間的水流活絡,未來計畫在循環系統的明渠栽種挺水性景觀植物,藉以淨化水質也形成生態河道景觀。
雖然風力發電環保無污染,但目前國內所裝置的風力發電總容量尚未及150MW(百萬瓦),遠不及應用再生能源技術先進、層面廣泛的德國,2005年設置的風力發電機瓦數早已超過18,482MW,超過18,000座台灣的超大風力發電機。鄰近日本與中國也在風力發電上積極投入,設置規模不相上下,前年日本之設置容量已先超過3,000MW。
 
生態工法
 
台灣大部分景觀營造多為鋼筋水泥建造,除了外觀硬邦邦,建材亦不環保。本校生態河道採用「生態工法」打造自然的綠意校園,看似真的小河道,不矯揉造作,讓建校初期遷移他處的蟲魚鳥兒,現都能築巢駐足。自然的環境讓生態逐漸復育,在高大生態湖圈的住戶有:紅冠水雞、白鷺鷥、烏龜、魚群、昆蟲、植物等。
 
土壤肥力計劃(花海)
 
高大校園開發的過程及臨海的地理環境(原為漁塭地、以阿公店水庫淤泥填地),使得土壤偏鹼高鹽,造成有樹無蔭、有草不綠的地景生態。後為使地力肥沃,學習農家休耕期種植向日葵、油菜花、百日草等植物,枯萎後翻入土中,嘗試以綠肥栽植方式從根本改善土質,前人種樹後人乘涼,讓校園也能綠蔭蓊鬱。校內花海每年兩季(4~5月、12~1),常有新人來此拍婚紗。
 
綠建築
 
學校建築特色不僅達到綠建築最高標準為目標,省能、省水設施的設置與再生能源的開發,同時對大面積綠地,運用符合生態原則的植栽佈置技術、施工技術模擬出校地原生生物的多樣性棲地環境。